邰 邰的意思 邰什么意思 邰的读音 邰的解释

邰
拼音 tái 注音 ㄊㄞˊ
部首 阝部外笔画 5画总笔画 7画结构 左右结构
五笔 CKBH仓颉 IRNL郑码 ZSJY电码 6733
UNICODE 90B0四角 27627区位码 5902笔顺 フ丶丨フ一フ丨
基本字义
tái ㄊㄞˊ
1、古地名,在今中国陕西省武功县西南。
2、姓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上平十六咍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胎 | 土來 | 透 | 咍 | 平聲 | 灰 | 開口一等 | 咍 | 蟹 | thai/thoi | tʰɒi |
详细字义
◎邰 Tái
〈名〉
(1)古国名 [Tai state]
按,尧封 稷于 邰,而国 姜姓他处,至 武王又封 神农后于 焦。邰在今 陕西乾州武功县南在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。
(2)如:邰弃(即后稷。古代周族始祖。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嫄见上帝足迹而履其拇,怀孕而生)
(3)地名。也作“台” [Tai town]。在今山东省费县南
莒人伐我 东鄙,围 邰。——《谷梁传》
(4)姓
康熙字典
【酉集下】【邑部】
邰·康熙筆画:12·部外筆画:5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土來切,音胎。《說文》國名。炎帝之後,姜姓所封。帝嚳元妃,邰氏女也,生棄,爲后稷,復封於邰。《詩·大雅》卽有邰家室。或作斄。《前漢·郊祀志》后稷封斄。《註》斄,讀如邰。今陝西西安府武功縣五丈原卽其地也。或曰鳳翔府郿縣亦有五丈原,有斄亭。
又姓。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六】【邑部】邰
炎帝之後,姜姓所封,周棄外家國。从邑台聲。右扶風斄縣是也。《詩》曰:“有邰家室。”土來切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炎帝之後姜姓所封。周棄外家國。大雅。有邰家室。毛傳曰。邰,姜嫄之國也。堯見天因邰而生后稷。故國后稷於邰。使事天以顯神,順天命。是則邰本后稷外家之國名。炎帝之後姜姓所封也。國后稷於邰時,葢國姜姓於他處矣。至武王克殷。興滅國。繼絕世。乃封神農之後於焦。从邑。台聲。土來切。一部。右扶風斄縣是也。見地理志。周人作邰。漢人作斄。古今語小異。故古今字不同。郡國志無斄縣。郿下曰。有邰亭。葢斄縣倂入郿也。邰亭,杜預謂之釐鄉。徐廣謂之斄鄉。今陜西乾州武功縣縣西南二十二里故斄城是。詩曰。有邰家室。今生民詩有卽字。考高誘注吕覽辨土引。實穎實栗。有邰家室。亦無卽。○宋本說文無卽。與九經字所引合。一本有者非也。
方言集汇
粤语:toi4
客家话:[海陆丰腔]toi2[台湾四县腔]toi2[客英字典]toi2[梅县腔]toi2
English
surname; state in modern Shanxi
- 丿部
- 一部
- 乙部
- 勹部
- 冫部
- 厂部
- 刀部
- 刂部
- 儿部
- 匚部
- 阝部
- 冂部
- 力部
- 冖部
- 人部
- 亻部
- 十部
- 亠部
- 讠部
- 又部
- 艹部
- 彳部
- 辶部
- 寸部
- 大部
- 弓部
- 广部
- 巾部
- 口部
- 马部
- 门部
- 宀部
- 女部
- 犭部
- 山部
- 尸部
- 饣部
- 士部
- 扌部
- 氵部
- 纟部
- 土部
- 囗部
- 夕部
- 忄部
- 子部
- 贝部
- 灬部
- 车部
- 歹部
- 方部
- 戈部
- 火部
- 毛部
- 木部
- 牜部
- 攵部
- 气部
- 欠部
- 日部
- 礻部
- 手部
- 水部
- 瓦部
- 王部
- 心部
- 曰部
- 月部
- 止部
- 白部
- 禾部
- 钅部
- 立部
- 皿部
- 目部
- 疒部
- 鸟部
- 石部
- 罒部
- 田部
- 穴部
- 衤部
- 耒部
- 虫部
- 耳部
- 缶部
- 虍部
- 米部
- 页部
- 羊部
- 舟部
- 衣部
- 竹部
- 羽部
- 身部
- 豕部
- 言部
- 酉部
- 豸部
- 走部
- 足部
- 雨部
- 金部
- 鱼部
- 隹部
- 革部
- 骨部
- 鬼部
- 全部偏旁部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