恢 恢的意思 恢什么意思 恢的读音 恢的解释

恢异体字 烣
拼音 huī 注音 ㄏㄨㄟ
部首 忄部外笔画 6画总笔画 9画结构 左右结构
五笔 NDOY仓颉 PKF郑码 UGUO电码 1863
UNICODE 6062四角 94089区位码 2754笔顺 丶丶丨一ノ丶ノノ丶
基本字义
huī ㄏㄨㄟˉ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上平十五灰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恢 | 苦回 | 溪 | 灰 | 平聲 | 灰 | 合口一等 | 灰 | 蟹 | khuai/quoi | kʰuɒi |
词性变化
◎恢 huī
〈动〉
(1)扩大;发扬 [expand]
恢,大之也。——《增韵》
恢弘志士之气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(2)又如:恢拓(扩大,开拓);恢张(推广,扩展);恢大(弘大);恢拓(拓展,开拓扩展);恢宣(广为发扬)
(3)恢复 [restore]
就西粤恢中原,则一隅甚大。—— 顾炎武等辑《东明见闻录》
详细字义
◎恢 huī
〈形〉
(1)(形声。从心,灰声。本义:志气大;大;广大)
(2)同本义 [(ambition)great;high]
恢,大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不恢于夏家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
恢郭也。——《公羊传·文公十五年》
配稷契兮恢唐功。——《楚辞·守志》
恢恑谲怪。——《庄子·齐物论》
酒量犹恢。——李曾伯《沁园春》
以无厚入有间,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。——《庄子·养生主》
(3)又如:恢伟(壮伟,魁伟);恢奇(雄伟杰出的样子);恢台(广大的样子);恢卓(宽大,高明);恢恢(宽大广阔的样子);恢郭(宽大的外城)
(4)同“诙”。诙谐;怪诞 [humorous]。如:恢谐(诙谐);恢谑(诙谐戏谑);恢诡(荒诞怪异);恢诞(浮夸怪诞)
英汉互译
extensivevast
康熙字典
【卯集上】【心部】
恢·康熙筆画:10·部外筆画:6
《唐韻》苦回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枯回切,音魁。《說文》大也。从心灰聲。《韻會》謂志大也。
又《增韻》大之也。
又《玉篇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苦虺切。《集韻》大也。一曰恢恑,譎怪。
又叶空胡切,音枯。《道藏歌》五老監戒,心端情自恢。身度水火官,名入九龍廬。或作
。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十】【心部】恢
大也。从心灰聲。苦回切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大也。从心。灰聲。苦回切。十五部。
方言集汇
粤语:fui1
客家话:[客英字典]foi1kwui1[东莞腔]foi1[客语拼音字汇]foi1kui1[海陆丰腔]foi1kui1[梅县腔]foe.1[宝安腔]foi1[台湾四县腔]foi1fi1kui1
English
restore; big, great, immense, vast
- 丿部
- 一部
- 乙部
- 勹部
- 冫部
- 厂部
- 刀部
- 刂部
- 儿部
- 匚部
- 阝部
- 冂部
- 力部
- 冖部
- 人部
- 亻部
- 十部
- 亠部
- 讠部
- 又部
- 艹部
- 彳部
- 辶部
- 寸部
- 大部
- 弓部
- 广部
- 巾部
- 口部
- 马部
- 门部
- 宀部
- 女部
- 犭部
- 山部
- 尸部
- 饣部
- 士部
- 扌部
- 氵部
- 纟部
- 土部
- 囗部
- 夕部
- 忄部
- 子部
- 贝部
- 灬部
- 车部
- 歹部
- 方部
- 戈部
- 火部
- 毛部
- 木部
- 牜部
- 攵部
- 气部
- 欠部
- 日部
- 礻部
- 手部
- 水部
- 瓦部
- 王部
- 心部
- 曰部
- 月部
- 止部
- 白部
- 禾部
- 钅部
- 立部
- 皿部
- 目部
- 疒部
- 鸟部
- 石部
- 罒部
- 田部
- 穴部
- 衤部
- 耒部
- 虫部
- 耳部
- 缶部
- 虍部
- 米部
- 页部
- 羊部
- 舟部
- 衣部
- 竹部
- 羽部
- 身部
- 豕部
- 言部
- 酉部
- 豸部
- 走部
- 足部
- 雨部
- 金部
- 鱼部
- 隹部
- 革部
- 骨部
- 鬼部
- 全部偏旁部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