藨 藨的意思 藨什么意思 藨的读音 藨的解释

藨异体字 苞
拼音 biāo pāo 注音 ㄅㄧㄠ ㄆㄠ
部首 艹部外笔画 15画总笔画 18画结构 上下结构
五笔86版 AYNO五笔98版 AOXO仓颉 TIPF郑码 ETUO
UNICODE 85E8四角 44231笔顺 一丨丨丶一ノフ丨丨一一フノフ丶丶丶丶
基本字义
biāo ㄅㄧㄠˉ
1、藨草,茎可用来编席或织草鞋。
2、芦苇的花穗。
3、古通“穮”,除草。
其他字义
pāo ㄆㄠˉ
◎莓的一种,可食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下平四宵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鑣 | 甫嬌 | 幫 | 宵B | 平聲 | 蕭 | 開口三等 | 宵B | 效 | pieu/pyeu | pĭɛu |
廣韻目次:下平六豪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㯱 | 普袍 | 滂 | 豪 | 平聲 | 豪 | 開口一等 | 豪 | 效 | phau | pʰɑu |
廣韻目次:上三十小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藨 | 平表 | 並 | 宵B | 上聲 | 篠 | 開口三等 | 宵B | 效 | bieux/byev | bʰĭɛu |
详细字义
◎藨 biāo
〈名〉
(1)即鹿藿(Rhynchosia volubilis),一种多年生蔓草,叶互生,三出复叶,荚果红褐色 [twining rhynchosia]
(2)即莎草属植物,可以编席、草鞋 [bulrush]
藨,即今所用作席者也。—— 《汉书》
康熙字典
【申集上】【艸部】
藨·康熙筆画:21·部外筆画:15
《唐韻》平表切,音殍。《說文》草名。鹿藿也。
又《玉篇》蒯屬,可爲席。《增韻》可爲屨。《儀禮·喪服傳疏》屨者,藨蒯之菲也。《張衡·南都賦》其草則藨苧薠莞。
又《集韻》蒲嬌切,音瀌。《爾雅·釋草》藨麃。《註》卽莓也。江東人呼爲藨莓。《爾雅·釋木》葥,山莓。《註》今之木莓,實似藨莓而大。
又《韻會》悲嬌切,音鑣。猋藨,苕別名。《柳宗元詩》寧惟迫魑魅,所懼齊蔒藨。《註》《禮記》蔒蒿悽愴。藨與蒿同類。
據考證:〔《爾雅·釋草》藨藨。〕謹照原文藨藨改藨麃。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一】【艸部】藨
鹿藿也。从艸麃聲,讀若剽。一曰屬。平表切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鹿也。前莥篆訓鹿藿之實。此藨訓鹿藿。則當類處。徐鍇曰。釋艸。蔨,鹿藿。藨,麃。二者各物。疑字形之誤。以藨麃爲鹿藿也。玉裁按。葢麃誤爲鹿。淺人因妄增藿字耳。从艸。麃聲。讀若剽。平表切。二部。一曰
之屬。此字義別說也。南都賦。其艸則藨芧蘋莞。廣韵曰。可爲席。或作
苞。
方言集汇
粤语:biu1
客家话:[梅县腔]pau2[台湾四县腔]piau1piau3[客英字典]piau3piau1[海陆丰腔]piau1piau3
- 丿部
- 一部
- 乙部
- 勹部
- 冫部
- 厂部
- 刀部
- 刂部
- 儿部
- 匚部
- 阝部
- 冂部
- 力部
- 冖部
- 人部
- 亻部
- 十部
- 亠部
- 讠部
- 又部
- 艹部
- 彳部
- 辶部
- 寸部
- 大部
- 弓部
- 广部
- 巾部
- 口部
- 马部
- 门部
- 宀部
- 女部
- 犭部
- 山部
- 尸部
- 饣部
- 士部
- 扌部
- 氵部
- 纟部
- 土部
- 囗部
- 夕部
- 忄部
- 子部
- 贝部
- 灬部
- 车部
- 歹部
- 方部
- 戈部
- 火部
- 毛部
- 木部
- 牜部
- 攵部
- 气部
- 欠部
- 日部
- 礻部
- 手部
- 水部
- 瓦部
- 王部
- 心部
- 曰部
- 月部
- 止部
- 白部
- 禾部
- 钅部
- 立部
- 皿部
- 目部
- 疒部
- 鸟部
- 石部
- 罒部
- 田部
- 穴部
- 衤部
- 耒部
- 虫部
- 耳部
- 缶部
- 虍部
- 米部
- 页部
- 羊部
- 舟部
- 衣部
- 竹部
- 羽部
- 身部
- 豕部
- 言部
- 酉部
- 豸部
- 走部
- 足部
- 雨部
- 金部
- 鱼部
- 隹部
- 革部
- 骨部
- 鬼部
- 全部偏旁部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