烙 烙的意思 烙什么意思 烙的读音 烙的解释

烙异体字 雒 烙
拼音 lào luò 注音 ㄌㄠˋ ㄌㄨㄛˋ
部首 火部外笔画 6画总笔画 10画结构 左右结构
五笔 OTKG仓颉 FHER郑码 UORJ电码 8702
UNICODE 70D9四角 97864区位码 3251笔顺 丶ノノ丶ノフ丶丨フ一
基本字义
lào ㄌㄠˋ
其他字义
luò ㄌㄨㄛˋ
◎〔炮(pào)烙〕见“炮1”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入十九鐸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落 | 盧各 | 來 | 鐸開 | 入聲 | 藥 | 開口一等 | 宕 | 唐 | lɑk | lak |
详细字义
◎烙 lào
〈动〉
(1)(形声。从火,各声。本义:把食物放在烧热的器物上焙熟)
(2)用高温的金属烧灼。引申为打上或留下标志 [brand]
烧之剔之,刻之烙之。——《庄子·马蹄》
(3)又如:烙花
(4)在烧热的锅内焙烤[面食] [bake in a pan]。如:烙两张饼
(5)用烙器(烧灼器)或烧灼剂烫 [cauterize]
沙僧只叫:“脚底烙得慌!”——《西游记》
(6)又如:烙铁
(7)另见 luò
基本词义
◎烙 luò
〈动〉
(1)灼;烧烤 [burn]
鞭、烙之数,風烙三十者鞭三百,烙五十者鞭五百。——《遼史》
(2)又如:炮烙(古酷刑)
(3)另见 lào
英汉互译
bake in a pancauterize
康熙字典
【巳集中】【火部】
烙·康熙筆画:10·部外筆画:6
《唐韻》盧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歷各切,音洛。《說文》灼也。《廣韻》燒也。《史記·殷本紀》有炮烙之法。《莊子·馬蹄篇》燒之烙之。
又《增韻》火鍼曰烙。
又音閣。《史記·殷本紀註》索隱曰:烙,一音閣。◎按字彙正字通俱云:又音格。當因閣有格音而誤也。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十】【火部】烙
灼也。从火各聲。盧各切
方言集汇
粤语:lok3
客家话:[海陆丰腔]lok8[梅县腔]lok8[台湾四县腔]lok8[客语拼音字汇]log6[东莞腔]lok7[宝安腔]lok7[客英字典]lok8
English
brand, burn; branding iron
- 丿部
- 一部
- 乙部
- 勹部
- 冫部
- 厂部
- 刀部
- 刂部
- 儿部
- 匚部
- 阝部
- 冂部
- 力部
- 冖部
- 人部
- 亻部
- 十部
- 亠部
- 讠部
- 又部
- 艹部
- 彳部
- 辶部
- 寸部
- 大部
- 弓部
- 广部
- 巾部
- 口部
- 马部
- 门部
- 宀部
- 女部
- 犭部
- 山部
- 尸部
- 饣部
- 士部
- 扌部
- 氵部
- 纟部
- 土部
- 囗部
- 夕部
- 忄部
- 子部
- 贝部
- 灬部
- 车部
- 歹部
- 方部
- 戈部
- 火部
- 毛部
- 木部
- 牜部
- 攵部
- 气部
- 欠部
- 日部
- 礻部
- 手部
- 水部
- 瓦部
- 王部
- 心部
- 曰部
- 月部
- 止部
- 白部
- 禾部
- 钅部
- 立部
- 皿部
- 目部
- 疒部
- 鸟部
- 石部
- 罒部
- 田部
- 穴部
- 衤部
- 耒部
- 虫部
- 耳部
- 缶部
- 虍部
- 米部
- 页部
- 羊部
- 舟部
- 衣部
- 竹部
- 羽部
- 身部
- 豕部
- 言部
- 酉部
- 豸部
- 走部
- 足部
- 雨部
- 金部
- 鱼部
- 隹部
- 革部
- 骨部
- 鬼部
- 全部偏旁部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