軎 軎的意思 軎什么意思 軎的读音 軎的解释

軎
拼音 wèi 注音 ㄨㄟˋ
部首 車部外笔画 3画总笔画 10画结构 上下结构
五笔86版 GJFK五笔98版 LKF仓颉 JJR郑码 FKJ
UNICODE 8ECE四角 50606区位码 7406笔顺 一丨フ一一一丨丨フ一
基本字义
wèi ㄨㄟˋ
◎古代车上的零件,青铜制,形如圆筒,套在车轴的两端。軎上有孔,用以纳辖。亦作“轊”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去十三祭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衞 | 于歲 | 云 | 祭B合 | 去聲 | 霽 | 合口三等 | 祭B | 蟹 | yed/hwey | ĭwɛi |
廣韻目次:去十三祭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篲 | 祥歲 | 邪 | 祭A合 | 去聲 | 霽 | 合口三等 | 祭A | 蟹 | zsyed/szvey | zĭwɛi |
康熙字典
【酉集下】【車部】
軎·康熙筆画:10·部外筆画:3
《玉篇》于劌切,音衞。《說文》車軸頭也。
又《廣韻》祥歲切《集韻》旋歲切,音篲。義同。《集韻》或从彗从慧从惠,音義
同。
據考證:〔《玉篇》干劌切。〕謹照原文改于劌切。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十四】【車部】軎
車軸耑也。从車,象形。杜林說。轊,軎或从彗。于濊切〖注〗徐鍇曰:“指事。”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車軸耑也。耑者,物初生之題也。因以爲凡頟之偁。車軸之末見於轂外者曰軎。軎之言遂也,出也。如鄭說,轂末小穿曰軹。而軎出於此穿外。然古說軹軎多不分。如大馭右祭軹。故書軹爲
。杜子春云。
當作軹。軹謂
轊也。是非合轂末軸末爲一乎。今按少儀曰。祭左右軌。大馭曰。祭
軹。於事實同。少儀曰祭笵。大馭曰祭軓。范軓於聲同。本無不合。祭
轊,所以祭輪也。祭軓,所以祭輿也。言輪輿而全車在是矣。轂末曰軹。乃大鄭刱說。子春未嘗謂轂末曰軹。此注當是本作故書
爲軹。杜子春云。軹當作
。謂
轊也。或讀
爲簪筓之筓。葢
軎左右出轂外。如筓之出髮。然有鐵舝以鍵之。又似筓之毌髮也。故其字从幵。取上平岐頭之意。若轂末之穿不可冒此名。況當杜時軹訓
輢,而不訓轂末小穿。
輢非所當祭。故易爲
。漢時故有
字也。漢時亦有訓軹爲軎者。如劉熙曰。軹,指也。如指而見於轂頭也。非訓軹爲軎乎。杜以
改軹。聖人正名之義也。然則作說文者當云
,軎也。从車,幵聲。讀若筓。軎,車軸耑也。从車。象形。乃合。而乃舍
存軎。軹不爲輢之直者衡者,而訓爲車轂小穿。軓不作
,祇作軓。皆使古形古訓散佚無徵。豈所謂涉獵廣博,或有抵啎者與。抑從今書則不錄故書。如儀禮之從今文則不錄古文與。从車。象形。謂以囗象轂耑之孔。而以車之中直象軸之出於外。于濊切。十五部。○五經文字作?。繫擊之類從之。又曰。?轡同。上說文。下隷變。是則張所見說文作?也。杜林說。葢倉頡訓纂一篇,倉頡故一篇說如此。
English
a brass parts for a cart in ancient China
- 丿部
- 一部
- 乙部
- 勹部
- 冫部
- 厂部
- 刀部
- 刂部
- 儿部
- 匚部
- 阝部
- 冂部
- 力部
- 冖部
- 人部
- 亻部
- 十部
- 亠部
- 讠部
- 又部
- 艹部
- 彳部
- 辶部
- 寸部
- 大部
- 弓部
- 广部
- 巾部
- 口部
- 马部
- 门部
- 宀部
- 女部
- 犭部
- 山部
- 尸部
- 饣部
- 士部
- 扌部
- 氵部
- 纟部
- 土部
- 囗部
- 夕部
- 忄部
- 子部
- 贝部
- 灬部
- 车部
- 歹部
- 方部
- 戈部
- 火部
- 毛部
- 木部
- 牜部
- 攵部
- 气部
- 欠部
- 日部
- 礻部
- 手部
- 水部
- 瓦部
- 王部
- 心部
- 曰部
- 月部
- 止部
- 白部
- 禾部
- 钅部
- 立部
- 皿部
- 目部
- 疒部
- 鸟部
- 石部
- 罒部
- 田部
- 穴部
- 衤部
- 耒部
- 虫部
- 耳部
- 缶部
- 虍部
- 米部
- 页部
- 羊部
- 舟部
- 衣部
- 竹部
- 羽部
- 身部
- 豕部
- 言部
- 酉部
- 豸部
- 走部
- 足部
- 雨部
- 金部
- 鱼部
- 隹部
- 革部
- 骨部
- 鬼部
- 全部偏旁部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