汾 汾的意思 汾什么意思 汾的读音 汾的解释

汾异体字 湓
拼音 fén 注音 ㄈㄣˊ
部首 氵部外笔画 4画总笔画 7画结构 左右结构
五笔86版 IWVN五笔98版 IWVT仓颉 ECSH郑码 VOYD电码 3083
UNICODE 6C7E四角 38127区位码 2358笔顺 丶丶一ノ丶フノ
基本字义
fén ㄈㄣˊ
◎〔汾河〕水名,在中国山西省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上平二十文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汾 | 符分 | 並 | 文 | 平聲 | 文 | 合口三等 | 文 | 臻 | byon/biun | bʰĭuən |
词性变化
◎汾 fén
〈形〉
大 [great]。如:汾王(大王。一说指周厉王)
详细字义
◎汾 Fén
〈名〉
水名,即汾河 [Fen River]。在山西省中部。长七百一十六公里,为黄河第二大支流
康熙字典
【巳集上】【水部】
汾·康熙筆画:8·部外筆画:4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符分切,音濆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太原晉陽山西南入河。或曰出汾陽北山冀州浸。《周禮·夏官·職方氏》冀州,其浸汾潞。《水經》汾水出太原汾陽縣北管涔山。《山海經》管涔之山,其上無草木,而下多玉。汾水出焉,西流注于河。《十三州志》出武州之燕京山,亦管涔之異名也。
又地名,在襄城。《左傳·襄十八年》楚子庚治兵于汾。《司馬彪曰》襄城縣有汾丘。
又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汾隂,臨汾,俱屬河東郡。汾陽屬太原郡。《廣輿記》臨汾,汾西二縣,今俱屬平陽府。
又郡名。《廣輿記》山西汾州府,本漢太原郡,後魏曰汾州,唐曰浩州,宋曰汾陽。
又《集韻》步奔切,音盆。與湓同。湓水在潯陽。或省作汾。詳湓字註。
又方文切,音分。與紛同。《揚雄·長楊賦》汾沄沸渭。《註》衆盛貌。汾沄,音紛雲。
又溫汾,水轉貌。《枚乗·七發》所揚汩者,所溫汾者。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十一】【水部】汾
水。出太原晉陽山,西南入河。从水分聲。或曰出汾陽北山,冀州浸。符分切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汾水。出大原晉陽山。西南入河。太原郡晉陽,二志同。今山西太原府太原縣縣治東北有太原舊城。城中舊有三城。一曰大明城。古晉陽城也。左傳有六名。曰大夏,曰大原,曰大鹵,曰夏墟,曰晉陽,曰鄂。其實一也。周禮河內曰冀州。其浸汾,潞。左傳曰新田有汾澮以流其惡。又曰宣汾洮。前志曰。大原郡晉陽。晉水所出。東入汾。汾陽。汾水所出。西南至汾陰入河。水經曰。汾水,出大原汾陽縣北管涔山。至汾陰縣北。西注於河。按許云出晉陽山與志水經不合者,志水經舉其遠源。許舉其近源也。汾出管涔山。東南過晉陽縣東。晉水從縣南東流注之。許意謂晉水卽汾水之源。所謂晉陽山者,葢卽縣甕山。在今太原縣西南十里。晉水所出也。杜注左傳曰。汾水出太原。與許合。今汾水出靜樂縣管涔山。經陽曲縣。至太原縣城東。晉水入焉。又經清源縣東南,徐溝縣北。又經交城縣,文水縣,平遙縣,汾陽縣,孝義縣,介休縣,靈石縣,霍州,趙城縣,洪洞縣,臨汾縣,襄陵縣,太平縣,曲沃縣。至絳州城南。澮水入焉。又經稷山縣,河津縣。至榮河縣北境入河。在龍門之南五十里。曰汾口。於古水道無大異。从水。分聲。符分切。十三部。按大雅汾王之甥。毛曰。汾,大也。此謂汾卽墳之假借也。或曰出汾陽北山。漢志,水經說見上。鄭注周禮亦曰汾出汾陽。冀州浸。周禮職方氏文。
方言集汇
粤语:fan4
客家话:[客英字典]fun1[海陆丰腔]fun1[客语拼音字汇]fun1fun2[宝安腔]fun2|fun1[台湾四县腔]fun1
English
river in Shanxi province
- 丿部
- 一部
- 乙部
- 勹部
- 冫部
- 厂部
- 刀部
- 刂部
- 儿部
- 匚部
- 阝部
- 冂部
- 力部
- 冖部
- 人部
- 亻部
- 十部
- 亠部
- 讠部
- 又部
- 艹部
- 彳部
- 辶部
- 寸部
- 大部
- 弓部
- 广部
- 巾部
- 口部
- 马部
- 门部
- 宀部
- 女部
- 犭部
- 山部
- 尸部
- 饣部
- 士部
- 扌部
- 氵部
- 纟部
- 土部
- 囗部
- 夕部
- 忄部
- 子部
- 贝部
- 灬部
- 车部
- 歹部
- 方部
- 戈部
- 火部
- 毛部
- 木部
- 牜部
- 攵部
- 气部
- 欠部
- 日部
- 礻部
- 手部
- 水部
- 瓦部
- 王部
- 心部
- 曰部
- 月部
- 止部
- 白部
- 禾部
- 钅部
- 立部
- 皿部
- 目部
- 疒部
- 鸟部
- 石部
- 罒部
- 田部
- 穴部
- 衤部
- 耒部
- 虫部
- 耳部
- 缶部
- 虍部
- 米部
- 页部
- 羊部
- 舟部
- 衣部
- 竹部
- 羽部
- 身部
- 豕部
- 言部
- 酉部
- 豸部
- 走部
- 足部
- 雨部
- 金部
- 鱼部
- 隹部
- 革部
- 骨部
- 鬼部
- 全部偏旁部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