敲 敲的意思 敲什么意思 敲的读音 敲的解释

敲异体字 搞 摮 毃
拼音 qiāo 注音 ㄑㄧㄠ
部首 攴部外笔画 10画总笔画 14画结构 左右结构
五笔 YMKC仓颉 YBYE郑码 SJIX电码 2418
UNICODE 6572四角 01247区位码 3935笔顺 丶一丨フ一丨フ丨フ一丨一フ丶
基本字义
qiāo ㄑㄧㄠˉ
◎打,击:敲打。敲击。敲诈。敲边鼓(喻从旁帮人说话)。敲门砖。敲骨吸髓。旁敲侧击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下平五肴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敲 | 口交 | 溪 | 肴 | 平聲 | 肴 | 開口二等 | 肴 | 效 | khrau/qeau | kʰau |
廣韻目次:去三十六效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敲 | 苦敎 | 溪 | 肴 | 去聲 | 效 | 開口二等 | 肴 | 效 | khrauh/qeaw | kʰau |
廣韻目次:下平三蕭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鄡 | 苦幺 | 溪 | 蕭 | 平聲 | 蕭 | 開口四等 | 蕭 | 效 | kheu/qeu | kʰau |
词性变化
◎敲 qiāo
〈名〉
短杖式的刑具 [implement like short stick]
执敲扑而鞭笞天下。——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详细字义
◎敲 qiāo
〈动〉
(1)(形声。从攴,高声。攴,pū,轻击。象手(又)拿小棍轻击的样子。本义:敲击,叩打)
(2)同本义 [knock]?
敲,击头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夺之杖以敲之。——《左传·定公二年》。释文:“击声也。”
下见共王五伯,将敲其头矣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当务》
僧敲月下门。——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》
欲着敲字。
作推敲之势。
作敲字佳矣。
敲剥天下。——清·黄宗羲《原君》
(3)又如:敲扑(拷打);敲丝(银子。古时银锭上面都敲有圆纹,故称);敲枰(下棋);敲翻(打断)
(4)推敲 [weigh]。如:敲一敲实(摸底;探虚实);敲句(推敲语句);敲吟(推敲吟诵诗句);敲推(推敲);敲磕(推敲,琢磨);敲诗(推敲诗句)
(5)敲诈 [blackmail]。如:敲削(敲剥。敲诈剥削);敲磕(敲诈);敲磨(犹敲剥);敲镘儿(敲诈钱财)
英汉互译
knockpercussstrike
康熙字典
【卯集下】【攴部】
敲·康熙筆画:14·部外筆画:10
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口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丘交切,
音骹。《說文》橫擿也。《徐鉉曰》從旁橫擊也。《類篇》擊也。《左傳·定二年》奪之杖以敲之。《賈誼·過秦論》執敲扑以鞭笞天下。《註》短曰敲,長曰扑。
又《揚子·方言》楚凡棄物謂之敲。
又《廣韻》苦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口敎切,音檄。義同。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三】【攴部】敲
橫擿也。从攴高聲。口交切
方言集汇
粤语:haau1
客家话:[台湾四县腔]kau5kau1[客语拼音字汇]kau4[陆丰腔]kau1[客英字典]kau1[海陆丰腔]kau5kau1[梅县腔]kau5kau1kiau1[东莞腔]kau5[宝安腔]kau5
English
strike, beat, pound, hammer; rap
- 丿部
- 一部
- 乙部
- 勹部
- 冫部
- 厂部
- 刀部
- 刂部
- 儿部
- 匚部
- 阝部
- 冂部
- 力部
- 冖部
- 人部
- 亻部
- 十部
- 亠部
- 讠部
- 又部
- 艹部
- 彳部
- 辶部
- 寸部
- 大部
- 弓部
- 广部
- 巾部
- 口部
- 马部
- 门部
- 宀部
- 女部
- 犭部
- 山部
- 尸部
- 饣部
- 士部
- 扌部
- 氵部
- 纟部
- 土部
- 囗部
- 夕部
- 忄部
- 子部
- 贝部
- 灬部
- 车部
- 歹部
- 方部
- 戈部
- 火部
- 毛部
- 木部
- 牜部
- 攵部
- 气部
- 欠部
- 日部
- 礻部
- 手部
- 水部
- 瓦部
- 王部
- 心部
- 曰部
- 月部
- 止部
- 白部
- 禾部
- 钅部
- 立部
- 皿部
- 目部
- 疒部
- 鸟部
- 石部
- 罒部
- 田部
- 穴部
- 衤部
- 耒部
- 虫部
- 耳部
- 缶部
- 虍部
- 米部
- 页部
- 羊部
- 舟部
- 衣部
- 竹部
- 羽部
- 身部
- 豕部
- 言部
- 酉部
- 豸部
- 走部
- 足部
- 雨部
- 金部
- 鱼部
- 隹部
- 革部
- 骨部
- 鬼部
- 全部偏旁部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