彀 彀的意思 彀什么意思 彀的读音 彀的解释

彀异体字 够 彄
拼音 gòu 注音 ㄍㄡˋ
部首 弓部外笔画 10画总笔画 13画结构 左右结构
五笔 FPGC仓颉 GNHNE郑码 BWYQ电码 1733
UNICODE 5F40四角 47247区位码 7616笔顺 一丨一丶フ一フ一フノフフ丶
基本字义
gòu ㄍㄡˋ
1、使劲张弓:彀中(弓箭射程所及的范围,喻圈套、牢笼)。入彀。入我彀中。
2、古同“够”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下平十九侯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鉤 | 古侯 | 見 | 侯 | 平聲 | 尤 | 開口一等 | 侯 | 流 | ku/kou | kəu |
词性变化
◎彀 gòu
〈名〉
(1)箭靶 [target]
羿有以感弓矢,故彀可得而中也。——《管子·小称》
(2)目标,目的 [aim;object]
夫言行者,以功用为之的彀者也。——《韩非子·问辩》
(3)程式 [rule]
诗虽不入彀,而笔力甚雅,每出人意表。——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
详细字义
◎彀 gòu
〈动〉
(1)张满弓 [draw a bow to the full]
彀,张弩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彀弓弩,持满。——《汉书·周亚夫传》
羿之教人射,必志于彀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上》
(2)通“够” [can]。如:彀不上(够不上;达不到)
康熙字典
【寅集下】【弓部】
彀·康熙筆画:13·部外筆画:10
《唐韻》古切《集韻》居
切,
音遘。《廣雅》張也。《玉篇》張弓弩。《孟子》羿之敎人射,必志於彀。《史記·李牧傳》彀者十萬人。《周亞夫傳》彀弓弩持滿。
又通作句。《詩·大雅》敦弓旣句。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十二】【弓部】彀
張弩也。从弓聲。古候切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張弩也。射雉賦注引作張弓弩也。詩釋文正義作張弓。皆非。孟子趙注亦但云張弩。葢本謂弩,引申移之弓耳。射雉賦。捧黃閒以密彀。亦謂弩也。孟子曰。羿之敎人射。必志於彀。學者亦必志於彀。趙云。彀,張也。張弩向的者用思專時也。又曰。羿不爲拙射變其彀率。趙云。彀,弩張向表率之正體。望之極思用巧之時。不可變也。按趙注本謂用巧。如朱注云弓滿也,則專謂用力。而非必中矣。大雅。敦弓旣句。句讀倨句之句。毛傳曰。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規。是此弓倨多句少。言句以見其倨也。不得云句卽彀。从弓。聲。古
切。四部。
方言集汇
粤语:gau3
客家话:[海陆丰腔]kieu5[客英字典]geu5[沙头角腔]kieu5[梅县腔]geu5[宝安腔]giu5[台湾四县腔]kieu5[陆丰腔]geu5
潮州话:gou3gao3(kòukàu)
English
enough, adequate fully, quite
- 丿部
- 一部
- 乙部
- 勹部
- 冫部
- 厂部
- 刀部
- 刂部
- 儿部
- 匚部
- 阝部
- 冂部
- 力部
- 冖部
- 人部
- 亻部
- 十部
- 亠部
- 讠部
- 又部
- 艹部
- 彳部
- 辶部
- 寸部
- 大部
- 弓部
- 广部
- 巾部
- 口部
- 马部
- 门部
- 宀部
- 女部
- 犭部
- 山部
- 尸部
- 饣部
- 士部
- 扌部
- 氵部
- 纟部
- 土部
- 囗部
- 夕部
- 忄部
- 子部
- 贝部
- 灬部
- 车部
- 歹部
- 方部
- 戈部
- 火部
- 毛部
- 木部
- 牜部
- 攵部
- 气部
- 欠部
- 日部
- 礻部
- 手部
- 水部
- 瓦部
- 王部
- 心部
- 曰部
- 月部
- 止部
- 白部
- 禾部
- 钅部
- 立部
- 皿部
- 目部
- 疒部
- 鸟部
- 石部
- 罒部
- 田部
- 穴部
- 衤部
- 耒部
- 虫部
- 耳部
- 缶部
- 虍部
- 米部
- 页部
- 羊部
- 舟部
- 衣部
- 竹部
- 羽部
- 身部
- 豕部
- 言部
- 酉部
- 豸部
- 走部
- 足部
- 雨部
- 金部
- 鱼部
- 隹部
- 革部
- 骨部
- 鬼部
- 全部偏旁部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