泆 泆的意思 泆什么意思 泆的读音 泆的解释

泆异体字 失 浂
拼音 yì dié 注音 ㄧˋ ㄉㄧㄝˊ
部首 氵部外笔画 5画总笔画 8画结构 左右结构
五笔86版 IRWY五笔98版 ITGY仓颉 EHQO郑码 VMOD电码 3122
UNICODE 6CC6四角 35180笔顺 丶丶一ノ一一ノ丶
基本字义
yì ㄧˋ
1、古同“逸”。
2、古通“溢”。
其他字义
dié ㄉㄧㄝˊ
◎〔泆荡〕荡涤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入五質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逸 | 夷質 | 以 | 質A | 入聲 | 質 | 開口三等 | 眞A | 臻 | jit | jĭĕt |
廣韻目次:入十六屑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姪 | 徒結 | 定 | 屑開 | 入聲 | 屑 | 開口四等 | 先 | 山 | det | dʰiet |
详细字义
◎泆 yì
〈动〉
(1)(形声。从水,失声。本义:通“溢”。水满出)
(2)同本义 [overflow]
数如泆汤。——《庄子》
(3)放纵 [let sb. have his own way]。又如:泆宕(放荡;放纵)
(4)舒缓安闲 [easy]。如:泆然(舒缓安闲的样子)
(5)漂荡 [drift]。如:泆泆(飘荡的样子)
康熙字典
【巳集上】【水部】
泆·康熙筆画:9·部外筆画:5
《唐韻》夷質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弋質切,音逸。《說文》水所蕩泆也。與溢同。《書·禹貢》入于河,溢爲滎。
又淫放。《書·多士》大淫泆有辭。《左傳·隱三年》驕奢淫泆。《疏》泆,謂放恣無藝。
又泆陽,獸名,豹頭馬尾。一曰神名。《莊子·達生篇》西北方之下者,則泆陽處之。
又鳥名。《爾雅·釋鳥》雉泆泆。
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徒結切,音姪。泆蕩也。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十一】【水部】泆
水所蕩泆也。从水失聲。夷質切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水所蕩泆也。蕩泆者,動盪奔突而出。禹貢。道沇水入于河。泆爲熒。本作泆。周禮疏,師古漢書注所引不誤。且史記,水經注皆作泆。惟漢地理志作軼。軼,車相出也。正與泆義同。左傳。彼徒我車。懼其侵軼我。又曰。迭我殽地。迭卽泆軼之假借也。凡言淫泆者,皆謂太過。其引伸之義也。衛包改禹貢之泆爲溢。淺人以滿釋之。固可歎矣。从水。失聲。夷質切。十二部。
方言集汇
粤语:jat6
客家话:[台湾四县腔]jit8[梅县腔]jit8[海陆丰腔]rit8[客英字典]jit8
潮州话:因8(逸)
English
licentious, libertine, dissipated
- 丿部
- 一部
- 乙部
- 勹部
- 冫部
- 厂部
- 刀部
- 刂部
- 儿部
- 匚部
- 阝部
- 冂部
- 力部
- 冖部
- 人部
- 亻部
- 十部
- 亠部
- 讠部
- 又部
- 艹部
- 彳部
- 辶部
- 寸部
- 大部
- 弓部
- 广部
- 巾部
- 口部
- 马部
- 门部
- 宀部
- 女部
- 犭部
- 山部
- 尸部
- 饣部
- 士部
- 扌部
- 氵部
- 纟部
- 土部
- 囗部
- 夕部
- 忄部
- 子部
- 贝部
- 灬部
- 车部
- 歹部
- 方部
- 戈部
- 火部
- 毛部
- 木部
- 牜部
- 攵部
- 气部
- 欠部
- 日部
- 礻部
- 手部
- 水部
- 瓦部
- 王部
- 心部
- 曰部
- 月部
- 止部
- 白部
- 禾部
- 钅部
- 立部
- 皿部
- 目部
- 疒部
- 鸟部
- 石部
- 罒部
- 田部
- 穴部
- 衤部
- 耒部
- 虫部
- 耳部
- 缶部
- 虍部
- 米部
- 页部
- 羊部
- 舟部
- 衣部
- 竹部
- 羽部
- 身部
- 豕部
- 言部
- 酉部
- 豸部
- 走部
- 足部
- 雨部
- 金部
- 鱼部
- 隹部
- 革部
- 骨部
- 鬼部
- 全部偏旁部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