睨 睨的意思 睨什么意思 睨的读音 睨的解释

睨异体字 倪
拼音 nì 注音 ㄋㄧˋ
部首 目部外笔画 8画总笔画 13画结构 左右结构
五笔86版 HVQN五笔98版 HEQN仓颉 BUHXU郑码 LNRD电码 4194
UNICODE 7768四角 67012区位码 7794笔顺 丨フ一一一ノ丨一フ一一ノフ
基本字义
nì ㄋㄧˋ
2、偏斜:“日方中方睨”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去十二霽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詣 | 五計 | 疑 | 齊開 | 去聲 | 霽 | 開口四等 | 齊 | 蟹 | ngeh/ngey | ŋiei |
详细字义
◎睨 nì
〈动〉
(1)(形声。从目,兒(ní)声。本义:斜视)
(2)同本义 [look askance]
睨,视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余与褐之父睨之。——《左传·哀公十三年》
睨而视之。——《礼记·中庸》
虽羿逢蒙不能眄睨也。——《庄子·山水》
相如持其璧睨柱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卖油翁释担而立,睨之,久而不去。——宋·欧阳修《归田录》
(3)又如:睨注(斜着眼睛注视);睨笑(斜视而笑);睨视(斜视,旁视;傲视)
(4)视 [see]
旨酒一盛兮,余与褐之父睨之。——《左传·哀公十三年》
陟升皇之赫戏兮,忽临睨夫旧乡。——《楚辞·离骚》。玉逸注:“睨,视也。”
(5)顾视,回视 [look around]
(6)寻视 [look for]
虑也者,以其知有求也,而不必得之,若睨。——《墨子》
(7)窥伺 [peep at]。如:睨望(窥望)
(8)偏斜 [incline to one side;slant]
日方中方睨,物方生方死。——《庄子》
康熙字典
【午集中】【目部】
睨·康熙筆画:13·部外筆画:8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研計切。音詣。《說文》衺視也。《左傳·哀十三年》余與褐之父睨之。《史記·藺相如傳》持璧睨柱。《屈原·離騷》忽臨睨夫舊鄉。
又禽鳥斜視亦曰睨。《埤雅》禽經曰:雞以嗔睨。《王楙補禽經》鴨以怒睨。
又日斜亦曰睨。《莊子·天下篇》日方中方睨。《衍義》日斜如人睨目。
又人名,睨夫。見《宋史·宗室表》。
又與倪堄通。睤睨,詳睤字註。
又《集韻》吾禮切,詣上聲。義同。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四】【目部】睨
衺視也。从目兒聲。研計切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衺視也。左傳:余與褐之父睨之。中庸:睨而視之。从目兒聲。研計切。十六部。
方言集汇
粤语:ngai6
客家话:[海陆丰腔]ngi6[客英字典]ngi5[台湾四县腔]ngi5[梅县腔]ngi5[客语拼音字汇]ngi2ngie4[宝安腔]ngi3
English
look askance at, glare at; squint
- 丿部
- 一部
- 乙部
- 勹部
- 冫部
- 厂部
- 刀部
- 刂部
- 儿部
- 匚部
- 阝部
- 冂部
- 力部
- 冖部
- 人部
- 亻部
- 十部
- 亠部
- 讠部
- 又部
- 艹部
- 彳部
- 辶部
- 寸部
- 大部
- 弓部
- 广部
- 巾部
- 口部
- 马部
- 门部
- 宀部
- 女部
- 犭部
- 山部
- 尸部
- 饣部
- 士部
- 扌部
- 氵部
- 纟部
- 土部
- 囗部
- 夕部
- 忄部
- 子部
- 贝部
- 灬部
- 车部
- 歹部
- 方部
- 戈部
- 火部
- 毛部
- 木部
- 牜部
- 攵部
- 气部
- 欠部
- 日部
- 礻部
- 手部
- 水部
- 瓦部
- 王部
- 心部
- 曰部
- 月部
- 止部
- 白部
- 禾部
- 钅部
- 立部
- 皿部
- 目部
- 疒部
- 鸟部
- 石部
- 罒部
- 田部
- 穴部
- 衤部
- 耒部
- 虫部
- 耳部
- 缶部
- 虍部
- 米部
- 页部
- 羊部
- 舟部
- 衣部
- 竹部
- 羽部
- 身部
- 豕部
- 言部
- 酉部
- 豸部
- 走部
- 足部
- 雨部
- 金部
- 鱼部
- 隹部
- 革部
- 骨部
- 鬼部
- 全部偏旁部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