峙 峙的意思 峙什么意思 峙的读音 峙的解释

峙
拼音 zhì shì 注音 ㄓˋ ㄕˋ
部首 山部外笔画 6画总笔画 9画结构 左右结构
五笔 MFFY仓颉 UGDI郑码 LLBD电码 1492
UNICODE 5CD9四角 24741区位码 5437笔顺 丨フ丨一丨一一丨丶
基本字义
zhì ㄓˋ
其他字义
shì ㄕˋ
◎〔繁峙〕地名,在中国山西省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上六止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歭 | 直里 | 澄 | 之 | 上聲 | 紙 | 開口三等 | 止 | 之 | ɖʰĭə | drix/diio |
详细字义
◎峙 shì
(1)——如“繁峙”,(Fánshì)山西一县名
(2)另见 zhì
基本词义
◎峙 zhì
〈动〉
(1)(形声。从山,寺声。本义:稳固地、高高地立起)
(2)同本义 [tower aloft]
五山始峙而不动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
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。——曹操《步出夏门行》
(3)又如:峙立
(4)引申为相对耸立,对立 [stand face to face;tower facing each other]
六国互峙。——晋·潘岳《为贾谧作赠陆机》
(5)储备 [store up]
峙乃糗粮。——《书·费誓》
以峙其峙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崧高》
(6)又如:峙积(积储)
(7)另见 shì
英汉互译
stand erecttower
康熙字典
【寅集中】【山部】
峙·康熙筆画:9·部外筆画:6
《廣韻》直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丈里切《正韻》丈几切,音畤。《廣韻》峻峙,屹立也。《班固·東都賦》通天訬以竦峙。《註》通天,臺名。訬,高也。
又《班固·東都賦》散似驚濤,聚似京峙。《註》京峙,高丘也。
又《爾雅·釋詁》供峙,共具也。《書·費誓》峙乃糗糧。《詩·大雅》以峙其粻。《註》峙,積也。《集韻》或作跱。
方言集汇
粤语:ci5si6
客家话:[客英字典]sii5chi5[海陆丰腔]sii6chi6[梅县腔]tje3she3[台湾四县腔]sii5cih5[客语拼音字汇]ci4si4[宝安腔]su3ci3si5
潮州话:si6se6(sĭsŭr)
English
stand erect, stand up; pile up
- 丿部
- 一部
- 乙部
- 勹部
- 冫部
- 厂部
- 刀部
- 刂部
- 儿部
- 匚部
- 阝部
- 冂部
- 力部
- 冖部
- 人部
- 亻部
- 十部
- 亠部
- 讠部
- 又部
- 艹部
- 彳部
- 辶部
- 寸部
- 大部
- 弓部
- 广部
- 巾部
- 口部
- 马部
- 门部
- 宀部
- 女部
- 犭部
- 山部
- 尸部
- 饣部
- 士部
- 扌部
- 氵部
- 纟部
- 土部
- 囗部
- 夕部
- 忄部
- 子部
- 贝部
- 灬部
- 车部
- 歹部
- 方部
- 戈部
- 火部
- 毛部
- 木部
- 牜部
- 攵部
- 气部
- 欠部
- 日部
- 礻部
- 手部
- 水部
- 瓦部
- 王部
- 心部
- 曰部
- 月部
- 止部
- 白部
- 禾部
- 钅部
- 立部
- 皿部
- 目部
- 疒部
- 鸟部
- 石部
- 罒部
- 田部
- 穴部
- 衤部
- 耒部
- 虫部
- 耳部
- 缶部
- 虍部
- 米部
- 页部
- 羊部
- 舟部
- 衣部
- 竹部
- 羽部
- 身部
- 豕部
- 言部
- 酉部
- 豸部
- 走部
- 足部
- 雨部
- 金部
- 鱼部
- 隹部
- 革部
- 骨部
- 鬼部
- 全部偏旁部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