耎 耎的意思 耎什么意思 耎的读音 耎的解释

耎异体字 懦
拼音 ruǎn nuò 注音 ㄖㄨㄢˇ ㄋㄨㄛˋ
部首 而部外笔画 3画总笔画 9画结构 上下结构
五笔 DMJD仓颉 MBK郑码 GLGD电码 5081
UNICODE 800E四角 10804笔顺 一ノ丨フ丨丨一ノ丶
基本字义
ruǎn ㄖㄨㄢˇ
1、物体前较大于后。
2、弱,与“强”相对。
3、古同“软”:“尊子伯亦为京兆尹,坐耎弱不胜任免。”
4、退缩。
其他字义
nuò ㄋㄨㄛˋ
◎古同“懦”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上二十八獮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輭 | 而兖 | 日 | 仙A合 | 上聲 | 銑 | 合口三等 | 仙A | 山 | njyenx/rveen | nʑĭwɛn |
详细字义
◎耎 ruǎn
〈形〉
(1)软弱,弱 [weak;feeble]
耎,弱也。——《广韵》
仆虽怯耎欲苟活。——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。师古曰:“耎,柔弱也。”
坐耎弱不胜任免。——《汉书·王尊传》
郑魏者,楚之耎国。——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
(2)软,与“硬”相对 [soft]
耎,柔也。——《玉篇》
数以柔耎之玉体,犯勤劳之烦毒。——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。师古曰:“耎,柔也。”
康熙字典
【未集中】【而部】
耎·康熙筆画:9·部外筆画:3
《廣韻》而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乳兗切,音軟。《說文》稍前大也。《玉篇》柔也。《類篇》弱也。《集韻》
或作輭。通作耎。《戰國策》鄭魏者,楚之耎國。》《前漢·司馬遷傳》以耎脆之體。《莊子·胠篋篇》惴耎之蟲。
又《史記·天官書》其已出三日,而復有微入,二、三日乃復盛出,是謂耎。《註》耎,退之不進。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十】【大部】耎
稍前大也。从亣而聲,讀若畏偄。而沇切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稍歬大也。稍者,出物有漸也。稍前大者,前較大於後也。从大。而聲。讀若畏偄。謂若偄也。而沇切。十四部。古凡耎聲字皆在十四部。需聲字皆在四部。後人多亂之。
方言集汇
粤语:jyun5
客家话:[海陆丰腔]ngion1ngion3[客英字典]ngion3[台湾四县腔]ngion1ngion3[梅县腔]nion1
English
weak, pliable, soft, yielding
- 丿部
- 一部
- 乙部
- 勹部
- 冫部
- 厂部
- 刀部
- 刂部
- 儿部
- 匚部
- 阝部
- 冂部
- 力部
- 冖部
- 人部
- 亻部
- 十部
- 亠部
- 讠部
- 又部
- 艹部
- 彳部
- 辶部
- 寸部
- 大部
- 弓部
- 广部
- 巾部
- 口部
- 马部
- 门部
- 宀部
- 女部
- 犭部
- 山部
- 尸部
- 饣部
- 士部
- 扌部
- 氵部
- 纟部
- 土部
- 囗部
- 夕部
- 忄部
- 子部
- 贝部
- 灬部
- 车部
- 歹部
- 方部
- 戈部
- 火部
- 毛部
- 木部
- 牜部
- 攵部
- 气部
- 欠部
- 日部
- 礻部
- 手部
- 水部
- 瓦部
- 王部
- 心部
- 曰部
- 月部
- 止部
- 白部
- 禾部
- 钅部
- 立部
- 皿部
- 目部
- 疒部
- 鸟部
- 石部
- 罒部
- 田部
- 穴部
- 衤部
- 耒部
- 虫部
- 耳部
- 缶部
- 虍部
- 米部
- 页部
- 羊部
- 舟部
- 衣部
- 竹部
- 羽部
- 身部
- 豕部
- 言部
- 酉部
- 豸部
- 走部
- 足部
- 雨部
- 金部
- 鱼部
- 隹部
- 革部
- 骨部
- 鬼部
- 全部偏旁部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