澌 澌的意思 澌什么意思 澌的读音 澌的解释

澌
拼音 sī 注音 ㄙ
部首 氵部外笔画 12画总笔画 15画结构 左中右结构
五笔86版 IADR五笔98版 IDWR仓颉 ETCL郑码 VEPD电码 3402
UNICODE 6F8C四角 32121区位码 6889笔顺 丶丶一一丨丨一一一ノ丶ノノ一丨
基本字义
sī ㄙˉ
1、尽:澌灭。
2、流水:“候吏还白,河水流澌”。
3、古同“嘶”,声音沙哑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去五寘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賜 | 斯義 | 心 | 支A開 | 去聲 | 寘 | 開口三等 | 支A | 止 | sieh | sĭe |
词性变化
◎澌 sī
〈名〉
(1)解冻时河中流动的冰块 [ice floating on a river during the spring thaw]
候吏还白,河水流澌,无船,不可济。——《后汉书·王霸传》
(2)死尸 [corpse]
出见负豕于涂,腐澌于沟,不以为凶者,洿辱自在彼人,不着己之身也。——《论衡》
(3)泛指冰 [ice]
喜轻澌初绽微和渐入。——宋·杜安世《折红梅》
详细字义
◎澌 sī
〈动〉
(1)(形声。从水,斯声。本义:水尽)
(2)同本义 [dry up]
澌,水索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徐锴系传:“索,尽也。”
(3)引申为凡物竭尽之称。消亡 [totally disappear]
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,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,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。——清·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·文集》
(4)又如:澌灭(消灭干净);澌流(流淌,流水);澌亡(灭绝消亡);澌泯(消失);澌涣(消散);澌静(消失而归于平静)
康熙字典
【巳集上】【水部】
澌·康熙筆画:16·部外筆画:12
《唐韻》息移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相支切《正韻》相咨切,音斯。《說文》水索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澌,盡也。
又《集韻》山宜切,音釃。義同。
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先齊切,音西。與嘶同。本作
。《說文》散聲也。《徐曰》若今謂馬鳴爲嘶也。
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斯義切《正韻》息漬切,音賜。亦水索也。與凘別。凘爲流冰之凘,俗誤作澌。
據考證:〔與凘別。凘爲流水之凘,俗誤作澌。〕謹按說文凘流冰也流水改流冰。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十一】【水部】澌
水索也。从水斯聲。息移切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水索也。方言曰。澌,索也。郭注云。盡也。按許說其本義。楊說其引伸之義也。索訓盡者,索乃之假借字。入室搜
,有盡意也。方言曰。鋌,賜也。賜者,澌之假借。亦作儩。从水。斯聲。息移切。十六部。
方言集汇
粤语:si1
客家话:[海陆丰腔]sii1[客语拼音字汇]si1[台湾四县腔]sii1[客英字典]sii1[梅县腔]se1
潮州话:思余1(斯)
English
to exhaust; to drain dry
- 丿部
- 一部
- 乙部
- 勹部
- 冫部
- 厂部
- 刀部
- 刂部
- 儿部
- 匚部
- 阝部
- 冂部
- 力部
- 冖部
- 人部
- 亻部
- 十部
- 亠部
- 讠部
- 又部
- 艹部
- 彳部
- 辶部
- 寸部
- 大部
- 弓部
- 广部
- 巾部
- 口部
- 马部
- 门部
- 宀部
- 女部
- 犭部
- 山部
- 尸部
- 饣部
- 士部
- 扌部
- 氵部
- 纟部
- 土部
- 囗部
- 夕部
- 忄部
- 子部
- 贝部
- 灬部
- 车部
- 歹部
- 方部
- 戈部
- 火部
- 毛部
- 木部
- 牜部
- 攵部
- 气部
- 欠部
- 日部
- 礻部
- 手部
- 水部
- 瓦部
- 王部
- 心部
- 曰部
- 月部
- 止部
- 白部
- 禾部
- 钅部
- 立部
- 皿部
- 目部
- 疒部
- 鸟部
- 石部
- 罒部
- 田部
- 穴部
- 衤部
- 耒部
- 虫部
- 耳部
- 缶部
- 虍部
- 米部
- 页部
- 羊部
- 舟部
- 衣部
- 竹部
- 羽部
- 身部
- 豕部
- 言部
- 酉部
- 豸部
- 走部
- 足部
- 雨部
- 金部
- 鱼部
- 隹部
- 革部
- 骨部
- 鬼部
- 全部偏旁部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