捄 捄的意思 捄什么意思 捄的读音 捄的解释

捄异体字 救 莍
拼音 jiù 注音 ㄐㄧㄡˋ
部首 扌部外笔画 7画总笔画 10画结构 左右结构
五笔86版 RFIY五笔98版 RGIY仓颉 QIJE郑码 DDVS电码 2189
UNICODE 6344四角 53099笔顺 一丨一一丨丶一ノ丶丶
基本字义
jiù ㄐㄧㄡˋ
◎同“救”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上平十虞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拘 | 舉朱 | 見 | 虞 | 平聲 | 虞 | 合口三等 | 虞 | 遇 | kyo/kiu | kĭu |
廣韻目次:下平十八尤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![]() |
巨鳩 | 羣 | 尤 | 平聲 | 尤 | 開口三等 | 尤 | 流 | giu/giou | gʰĭəu |
详细字义
◎捄 jū
〈动〉
(1)盛土于器 [fill earth with basket]
(2)另见 jiù
康熙字典
【卯集中】【手部】
捄·康熙筆画:11·部外筆画:7
《唐韻》舉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恭于切,音駒。《說文》盛土於梩中也。一曰捊也。《詩·大雅》捄之陾陾。《箋》築牆者,捊聚壤土,盛之以虆,而投諸版中。
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尤切,音鳩。義同。
又《唐韻》巨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渠尤切,音求。長貌。《詩·小雅》有捄棘
。
又《周頌》有捄其角。《箋》角貌。
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渠幽切,音虯。義同。
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又切。同救。止也,護也。《前漢·董仲舒傳》將以捄溢扶衰。《註》捄,古救字。註詳攴部七畫。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十二】【手部】捄
盛土於梩中也。一曰擾也。《詩》曰:“捄之陾陾。”从手求聲。舉朱切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盛土於梩中也。木部曰。者,徙土輂也。或作梩。大雅。捄之陑陑。傳曰。捄,虆也。陑陑,眔也。箋云。築牆者捊聚壤土。盛之以虆而投諸版中。孟子虆梩竝言。趙曰。虆梩,籠臿之屬。可以取土者也。許說專爲釋大雅而言。从手。求聲。舉朱切。古音在三部。一曰捊也。各本作擾。今依韵會本正。捊者,引埾也。於前義相近。捊之乃後盛之。詩曰。捄之陑陑。大雅緜文。陑音而。亦作?,各本作陾。誤。今依玉篇。
方言集汇
粤语:gau3geoi1haau6
客家话:[梅县腔]gi1giu2[台湾四县腔]gi1kiu2[客英字典]gi1kiu2[海陆丰腔]gi1kiu2
English
long and curved
- 丿部
- 一部
- 乙部
- 勹部
- 冫部
- 厂部
- 刀部
- 刂部
- 儿部
- 匚部
- 阝部
- 冂部
- 力部
- 冖部
- 人部
- 亻部
- 十部
- 亠部
- 讠部
- 又部
- 艹部
- 彳部
- 辶部
- 寸部
- 大部
- 弓部
- 广部
- 巾部
- 口部
- 马部
- 门部
- 宀部
- 女部
- 犭部
- 山部
- 尸部
- 饣部
- 士部
- 扌部
- 氵部
- 纟部
- 土部
- 囗部
- 夕部
- 忄部
- 子部
- 贝部
- 灬部
- 车部
- 歹部
- 方部
- 戈部
- 火部
- 毛部
- 木部
- 牜部
- 攵部
- 气部
- 欠部
- 日部
- 礻部
- 手部
- 水部
- 瓦部
- 王部
- 心部
- 曰部
- 月部
- 止部
- 白部
- 禾部
- 钅部
- 立部
- 皿部
- 目部
- 疒部
- 鸟部
- 石部
- 罒部
- 田部
- 穴部
- 衤部
- 耒部
- 虫部
- 耳部
- 缶部
- 虍部
- 米部
- 页部
- 羊部
- 舟部
- 衣部
- 竹部
- 羽部
- 身部
- 豕部
- 言部
- 酉部
- 豸部
- 走部
- 足部
- 雨部
- 金部
- 鱼部
- 隹部
- 革部
- 骨部
- 鬼部
- 全部偏旁部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