秫 秫的意思 秫什么意思 秫的读音 秫的解释

秫
拼音 shú 注音 ㄕㄨˊ
部首 禾部外笔画 5画总笔画 10画结构 左右结构
五笔 TSYY仓颉 HDIJC郑码 MFFS电码 4443
UNICODE 79EB四角 23994区位码 7988笔顺 ノ一丨ノ丶一丨ノ丶丶
基本字义
shú ㄕㄨˊ
◎黏高粱,可以做烧酒,有的地区泛指高粱:秫秸。秫米(高粱米)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入六術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術 | 食聿 | 船 | 術 | 入聲 | 質 | 合口三等 | 臻 | 諄 | dʑʰĭuĕt | zsjyt/djvit |
详细字义
◎秫 shú
〈名〉
(1)(象形。从古文术,加禾。本义:谷物之有粘性者。也指不粘者)
(2)同本义 [a glutinous variety of cereal]
秫,稷之黏者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稻黍秫稷粟麻秔。——《急就篇》
染羽以朱湛丹秫。盖有赤白二种。今北地谓高粱之粘者为秫,秫亦胡秫。——《考工记·钟氏》
春秫作美酒,酒熟吾自斟。——陶渊明《和郭主簿》
(3)又如:秫田(种植黏粟之田);秫酒(用秫酿成的酒);秫蘖(制酒用的糯黍与曲);秫稻(即糯稻);秫谷(黍米);秫黍(高粱)
(4)通“鉥”。长针 [long needle]
黑齿雕题,鳀冠秫缝。——《战国策·赵策》
康熙字典
【午集下】【禾部】
秫·康熙筆画:10·部外筆画:5
《唐韻》食聿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食律切,音術。穀名。《爾雅·釋草》衆,秫。《疏》衆一名秫,謂黏粟也。北人用之釀酒,其莖稈似禾而麤大者是也。《禮·月令》仲冬乃命大酋,秫稻必齊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
羽以朱湛丹秫。《註》丹秫,赤粟也。
又與鉥同。《戰國策》鯷冠秫縫。《註》秫,綦緘也。言女工之拙。卽鉥字通借。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七】【禾部】秫
稷之黏者。从禾;术,象形。朮,秫或省禾。食聿切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稷之粘者。九穀攷曰。稷,北方謂之高粱。或謂之紅梁。其粘者黃白二種。所謂秫也。秫爲黏稷。而不黏者亦通爲秫秫。而他穀之黏者亦叚借通偁之曰秫。陶淵明使公田二頃。五十畝種秫。稻之黏者也。崔豹古今注所謂秫爲黏稻是也。从禾。朮象形。下象其莖葉。上象其
。食聿切。十五部。鍇本作术聲。
方言集汇
粤语:seot6
客家话:[陆丰腔]sut8[客英字典]shut8sut8[台湾四县腔]sut8sut8[东莞腔]sut8[沙头角腔]sut8[客语拼音字汇]sud6[海陆丰腔]sut8shut8
English
glutinous variety of millet
- 丿部
- 一部
- 乙部
- 勹部
- 冫部
- 厂部
- 刀部
- 刂部
- 儿部
- 匚部
- 阝部
- 冂部
- 力部
- 冖部
- 人部
- 亻部
- 十部
- 亠部
- 讠部
- 又部
- 艹部
- 彳部
- 辶部
- 寸部
- 大部
- 弓部
- 广部
- 巾部
- 口部
- 马部
- 门部
- 宀部
- 女部
- 犭部
- 山部
- 尸部
- 饣部
- 士部
- 扌部
- 氵部
- 纟部
- 土部
- 囗部
- 夕部
- 忄部
- 子部
- 贝部
- 灬部
- 车部
- 歹部
- 方部
- 戈部
- 火部
- 毛部
- 木部
- 牜部
- 攵部
- 气部
- 欠部
- 日部
- 礻部
- 手部
- 水部
- 瓦部
- 王部
- 心部
- 曰部
- 月部
- 止部
- 白部
- 禾部
- 钅部
- 立部
- 皿部
- 目部
- 疒部
- 鸟部
- 石部
- 罒部
- 田部
- 穴部
- 衤部
- 耒部
- 虫部
- 耳部
- 缶部
- 虍部
- 米部
- 页部
- 羊部
- 舟部
- 衣部
- 竹部
- 羽部
- 身部
- 豕部
- 言部
- 酉部
- 豸部
- 走部
- 足部
- 雨部
- 金部
- 鱼部
- 隹部
- 革部
- 骨部
- 鬼部
- 全部偏旁部首